分類: 化城喻品

佛典選讀 >法華經 >化城喻品第七

▲ 化城喻品簡介:

「化城」,表示變化、幻化出來的城池。佛陀以「化城」為喻,說明修行是一條漫長之路,儘管過程中有佛法幫助,能夠漸漸斷除煩惱,這就像是在化城裡稍作休息,不是學佛的終點。因此要繼續向前,將佛法利益普及一切眾生,才能接近真正的寶所——成佛。
佛陀為上根機的舍利弗、中根機的四位長老弟子授記之後,擔憂下根機的弟子會覺得自己沒辦法得佛授記,因為前面五位都是佛的首座弟子,他們才是承擔大法的人。佛陀慈悲,就在〈授記品〉最後,說會中五百弟子都能得授記,將來也會成佛。所以〈化城喻品〉開始,佛陀敘述他和五百弟子的過去因緣。

過去久遠劫前,有一尊佛名叫「大通智勝如來」。這尊佛出家之前,有十六王子,他們聽到父親成佛的消息,也請求出家成為沙彌,從佛聽聞《法華經》。大通智勝佛說法後入定,十六沙彌承擔起弘法的責任,各各為大眾複講《法華經》。這十六沙彌歷經生生世世修行,都證得佛果,其中的第十六位,就是現在的釋迦牟尼佛;而現在法華會上的五百弟子,就是當初聽聞第十六位沙彌說《法華經》的聽眾。在座弟子與佛陀的這分緣,是在那麼長久的時間,這樣跟隨聽法,所結下來的。

佛陀生生世世不斷地教育,期勉弟子能從小根機進步到中根機,從中根機再進步到大乘菩薩道。這樣一段一段,就如一位熟悉路徑的導師帶領眾人尋寶,在長遠艱險的路程中,恐怕眾人疲累而想退卻,於是造出一座化城,告訴大家:「帶你來到這裡,你說累了,讓你休息一下。」又怕眾人以為能夠永遠休息,導師就再說:「這個地方只不過讓大家暫歇,要再向前去,才是有無限量寶藏的地方。」

修行最豐富就是在自覺覺他的菩薩道。因為入人群看到形形色色,能運用智慧修行佛法,體會法源,源源不斷運用法的湧泉來淨化人心、救度眾生,這就是菩薩最歡喜、最豐富的寶藏。我們運用這個寶藏,走在菩提大直道,那就是海闊天空,與宇宙天體會合,就是與佛同等的智慧了。

▲ 人物介紹:

大通智勝如來:

距今久遠的古佛。「大通」的意思,就是這尊佛的智慧深廣,所有的法、道理,無不了解,無不通徹,所以名叫「大通」。「智勝」則是指佛的智慧超越三乘(聲聞、緣覺、菩薩),因此稱為「智勝」。

大通智勝如來出身皇宮,後來發心離宮修行,證得佛果。成佛之後,應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之請,開演種種佛法。大家聽聞佛法,啟動了覺性,尤其是他的十六位王子,出家為沙彌,更請佛說大法——《法華經》。

十六王子:

大通智勝佛出家之前的十六子。平時在王宮之內,享受種種珍貴玩具,在這樣的環境中享樂,卻是聽到他們的父親,已經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。於是他們放下了名利地位,放下了富與貴,他們都捨了,就是要繼承父親志向,將善法普遍傳給人間,所以都出家為沙彌。

十六沙彌在大通智勝佛的道場,聞法、受法,發大心、立大願,甚至請佛轉大法輪,講說大乘法。大通智勝佛說《法華經》後入定,十六沙彌承擔起責任,為心還有疑惑、還沒開解的人,一一向他們解釋。十六沙彌各自為有緣眾,升座複講《法華經》。

十六沙彌歷經生生世世修行,一一成佛,其中為我們所熟知者,即是第九子阿彌陀佛,及第十六子釋迦牟尼佛。

十方諸梵天王:

大通智勝佛成佛之時,光明照耀到了梵天,普遍十方五百萬億國土都很開闊的梵天境界,全都蒙受這道瑞光。這是什麼因緣?怎麼有這種形象?所以那個時候,諸梵天王大家集合,要來了解,這個光的瑞相是如何來的?

十方諸梵天王包含救一切梵天王、大悲梵天王、妙法梵天王、尸棄梵天王等,他們分別帶領大家推理,因為這道光是一個瑞相,這個光明照來,必定是有大因緣。所以大家朝這道光一直找,找到了,就是大通智勝佛成佛了!佛既然是成佛了,所以各方梵天眾禮敬、供養,請佛轉法輪,救度眾生。

▲ 化城喻品導讀如下, 共十一篇: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