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心靈故鄉」以前對呂敏惠來說只個名詞,在參加朝山活動中,讓她感受到靜思精舍,不只是心靈的家,也是最溫暖的靠山。
精舍師父不受供養,是秉持「一日不做,一日不食」的生活理念;而每次回精舍,都能吃到香噴噴的飯菜,回家時還有便當帶在車上吃,讓敏惠感受到師父的愛,如媽媽般的擔心大家餓著了。
在參訪協力工廠的過程中,敏惠看到師父用心研發多樣健康食品,來幫助大家過健康生活。因為有人不能吃大豆,師父就費心地研究用豌豆粉加鷹嘴豆,製成很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。師父把全球慈濟人當作自己的孩子,只要對孩子好的,師父都願意費心思去研發,這種愛孩子的心念讓敏惠很攝心。
德晗師父除了介紹淨斯食品的研發與製程,也為大家分享修行生活的點點滴滴。德晗師父分享,他剛到協力廠工作時也有壓力,與職工互動也會起煩惱心;而師父是換了一個心境與人相處,用善解與人溝通,先體貼人,用微笑待人。
因為有法,師父感恩因職工的幫忙,讓自己變輕鬆;自己輕鬆後,可以去幫助其他組的人員,與人結更大的善緣。敏惠在工作上與人互動也曾起煩惱心,在師父的分享中,讓她知道生活中,什麼時候需要法與法的重要。
回家時,敏惠除了帶著便當,還有大包小包的結緣品;她感動的說:「這種感覺就是回娘家。」除了有形的食物還有心靈的道糧。協力廠研發很多健康的食品給大家吃得安心,也能提供人人的營養需求;看到大家很願意去請購,而讓靠山更穩固,敏惠從中感受到一種互愛。

文字: 三重一李瑞琴
圖片拍攝:李瑞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