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品很重要的一個譬喻,火宅比喻三界,三界為五濁、八苦等苦惱所聚,無法安住,指眾生貪著三界享樂,不知處境危險。此段經文「舍利弗,若國邑聚落,有大長者、其年衰邁,財富無量,多有田宅、及諸僮僕」,佛陀雖與舍利弗對話,其實是希望所有在場聽法的弟子,要用心聽,叫一位,就等於提醒全場的弟子。

此處佛陀開始再用譬喻,「國邑聚落」,「國」譬喻實報莊嚴土,就是如來圓滿報身所依的地方,表示:佛陀覺悟後,他的心靈境界就像國邑一樣,非常遼闊的國家首都,很豐富的民生所在,但是佛陀他心靈的國邑,是宇宙天下,在智慧上,是智慧覺海,他的心境與大宇宙已相互交會,所以佛陀的心境很豐富,這叫做「實報莊嚴土」。「邑」就是譬喻「方便有餘土」,就是二乘或者發菩薩心,不過還未真正證悟,只是初發心,這叫做「邑」,就是在我們的心境,在修行過程中,慢慢要接近「國」,所以「邑」是都城,還沒有到真正的首都。若是「聚落」,譬喻「凡聖同居土」,就像娑婆世界,所以菩薩道在人群中,能夠容納一切眾生,為了化度眾生,佛陀觀機逗教,光是國邑、聚落,這麼簡單的名稱,內含深奧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