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時候有三個灶,然後因為我們剛來,比較不會用它,都是有資深師父在帶,我剛來就是先負責煮飯,那個大飯鍋好大,一次可以煮70個人80個人吃的,我們剛來,我們都是先問師父要煮幾鍋,就是你的米跟水的比例要精準,然後那個飯鍋很大,你要把它放好,你要是沒有放好它會燒焦,有時候有的師父會教你放一點點油,或是放一點點鹽巴,不能放太多,不然就變鹹飯煮鹹飯,飯頭還要煮便當,以前的便當比較少,大概就是有來講要帶便當才會煮。

還要煮早上的點心,我們九點半有一個點心時間,所以那個是飯頭要負責的,就看精舍有什麼、米粉、有麵,我們就煮這些,也可以自己做變化,我們也可以自己做麵疙瘩,現在我們有自己蒸那個麵線,把白色麵線蒸成紅色麵線,我們就可以做麵線羹很多很多,然後煮菜那個好像不是我的事,我就是負責做水腳,洗鍋碗瓢盆然後擦桌子,就是做旁邊的工作,到後來輪值有經驗了,就可以自己去掌握要煮什麼菜,然後要算多少量,我們從十幾桌煮到現在,基本都要四五十桌,有營隊就會更多,精舍常常有活動,所以我們的機會就很多,可以結很多緣。

早期我們煮三餐基本要五個菜,每一餐都要五個菜,早上一定要煮飯,然後典座也要負責早上的供飯,就是早課要用的,然後五個菜我們可以找,比如說那種素鬆現成的菜,不用煮的我們可以用一樣,其他的菜都是每一樣都是要煮的,以前桌數少,大概三點半就來得及了,因為後來桌數愈來愈多,就會有的人比較容易緊張,他就兩點就不敢睡了,他就接下來準備, 上人也是體諒常住,長期這種時間,還有緊張 壓力,所以後來就想說怎樣讓它簡單一點,所以我們後來就改吃饅頭,跟豆漿稀飯,我們就可以敲板的時候到就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