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精舍50

靜思精舍50

靜思精舍50歲了!

邀請您一起來了解,這些年的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!

*靜思精舍建築沿革*

1966年 王沈月桂女士(師媽)出資購一公頃半之地,做為農耕之用

1969年 首期工程—會員日增,王沈月桂女士(師媽)再資助,委請黃衍言居士籌建大殿,約莫33坪大,兼具大殿、功德會辦公室、寮房之功能

1975年 第三期工程—遭妮娜颱風侵襲,大殿右邊鐵架損毀;為安全著想,增建大殿左右後方的水泥頂架,做為大殿和辦公室之間的走廊,又增建鐵架。另於辦公室後建六間水泥房,預備給妮娜颱風受災的孤兒寡婦居住。

1984年 第五期工程—醫院用地二次破土,委會員激增,許多年輕人皈入精舍,想成為常住眾的一員。為此增建出家眾一、二樓寮房和會議室及樓上近住女的寮房。

1988年 第七期工程—為打佛七,加蓋樓上中庭,用鐵皮搭建做為寮房;另又加蓋倉庫、築建綠籬笆。

1991年 第八期工程—為了回慈濟醫院當志工的菩薩們,增建男眾、女眾兩幢鋼筋水泥建造,外加防風鐵門窗的樓房──女眾寮房樓下是廚房和齋堂;男眾寮房樓下是豆元粉、薏仁粉的工作坊。此期建築,因工人難找,所以,常住大眾也經常加入營建之列。

1993年 第九期工程—因空間不敷使用,把原本的木屋工作房和後面的倉庫拆掉,改建L字型的建築,預備做為寮房、講堂和辦公室。

靜思精舍大殿建築過程
靜思精舍建築第一期到第十三期

1998年 第十期工程—隨著慈濟志業國際化,及慈濟32周年慶時,全球慈濟人將大批返回精舍尋根,為了解決住宿問題,展開第十期擴建工程;於原男眾寮房上增建一層、成為三樓建築物,而後除將原女眾志工寮房及新講堂樓上的寮房改為僧眾寮房、觀音殿與中庭打通填平、增蓋知客室及會客室外,這次最大的工程是增建後棟的「慈誠樓」和製造蠟燭的工作坊。

2006年  第十四期工程—由於精舍每次擴建都是因應需求而加蓋,事先並沒有統一規畫,以致新舊建築物的接縫處經常漏水;2005年龍王颱風來襲,入夜後疾風夾豪雨,雨水滲入室內,四處滴水,部分鐵捲門損壞。見此窘況,又想到師公亦曾多次提到精舍有改建的需要,思考多時,決定改建。

主建築工程:1.新大殿工程(觀音殿拆除,興建大殿)
2.倉儲空間新建工程(舊倉庫所在地)
3.南北寮房增建三樓工程
4.感恩樓興建工程(精舍前方小車停場)
5.新城協力工廠、新城靜思小築

資料來源:慈濟年譜

以下精彩內容,趕緊點來看!
精舍建築

精舍建築

靜思精舍經過多期的增建與改建,從最初的大殿到現在的樣貌,你,都看過了嗎?

靜思家風

靜思家風

靜思家風是什麼?如何不像風一樣,一吹就消失呢?靜思家風傳承著什麼樣的精神呢?

羽光片影

羽光片影

靜思精舍是全球慈濟人做最堅強的後盾。看看常住師父們如何將佛法智慧帶入生活細節……

故鄉。回家

故鄉。回家

慈濟人回到心靈故鄉,是怎樣的感覺?精舍師父說:歡迎回家!歡迎常回來!第一次聽到時…

精舍角落

精舍角落

很多人都說,來到精舍就像回到家。異鄉的遊子,總能在這裡,找到一個安放心靈的角落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