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尊重著作權, 社交平台(如臉書,line,微信等)請用網頁分享! 

慈濟功德會成立的第三年, 上人養母王沈月桂女士,購置了一甲半的土地,捐贈給常住耕種維生。有了屬於自己的地, 上人於是向銀行貸款,開始建設道場。一開始只有克難的大殿和廚房,而33坪的大殿空間,不僅是佛堂、辦公室,也是寮房,大家卻都甘之如飴。

靜思精舍於1969年農曆3月24日落成,當初 上人為何選擇這個日子?精舍背山面海,據說當年蓋房子的師傅並不認同這是個好方位, 上人是否也有特殊用意?

精舍因會務擴充及人數增加,陸續進行增建工程,而簡樸莊嚴的大殿,始終保持最初的樣貌,無聲的見證慈濟走過的克難歲月。但精舍大殿的屋瓦,原來不是瓦?當年 上人還親自與工人一同施工、調整屋脊的斜度,緣由何在?

靜思精舍不接受供養,因此精舍的建設及後續的改建工程,都是向銀行貸款,再由常住以手工製作,維持精舍開支,從未取用功德會的善款。慈濟人明瞭師父的堅持,於是以另一種方式,護持心靈的故鄉,他們抱持著自己的家自己蓋的心情,投入改建工程,期盼精舍的一磚一瓦,都能留下親身參與的痕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