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走進慈濟裡面,你會慢慢的知道什麼叫做責任、什麼叫做使命。

當然每一個人都希望當一個快樂的志工,但是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人去承擔,剛好那個因緣,就是那樣的巧妙,很殊勝的因緣就承擔了教聯會。承擔了教聯會之後,就回來臺灣參加研習營,在整個研習營的過程裡面,你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說,這個社會很需要我們,尤其是在現今這樣一個社會,在教育的領域裡面,我們是有這樣的一個責任和使命,要去做淨化人心、祥和社會的工作。回到新加坡之後,我就參加了見習、培訓,不只是要做慈濟老師,我還要做一個能夠聞聲救苦,哪裡有需要,我們就往哪裡去的慈濟委員。所以那時候就參加培訓,然後隔年我就受證委員。

受證了委員之後,因為當時候我們慈濟在新加坡委員慈誠很少,其實活動很多,要做的事情也很多,所以我們可以說是多方位的,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去承擔去負責。整個過程來講,就是說可以慢慢地,更深入地去了解慈濟,就覺得說你身上好像已經有了慈濟的細胞,你會覺得說我有這樣一個責任,要去做這件事情。

我一直常常都有這樣的想法,就是我覺得說 上人說有能力付出的人,就是最有福的人,福就是因為你能夠付出。因為我從小到大,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幸福的人,也得到很多人的愛,所以就覺得說,我們既然得到那麼多人的愛,我們應該要把愛分享給更多的人,所以在這樣的一個過程,就會想到說,我們能付出,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事情,為什麼要起煩惱?